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内外夹击的市场挤压以及复合调味品的抢占。
文:矛石
来源:调料家(ID:zgtlj2019)
在酱油品类中,主要的上市企业有四家: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美味鲜)、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其中,除了海天味业是绝对的龙头之外,其他三家也是在酱油品类中排名靠前的。
在2023年前三季度,单就酱油品类来说,四家企业整体表现可谓是“五五开”,两家增长,两家下滑。但是,在明确披露酱油品类收入的三家企业的情况来看,相比上年,同期整体收入却呈现出下滑态势,那么,究竟是谁在瓜分这些巨头的蛋糕呢?
01
三大酱油龙头总营收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除了加加食品之外,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美味鲜)和千禾味业都具体披露了旗下酱油品类的具体收入情况,参照市场竞争现状,而这三家也是上市企业中酱油品类的前三名。
其中,千禾味业和中炬高新(美味鲜)的酱油品类分别同比增长了58.73%和6.47%,海天味业同比下降了7.47%。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前三季度,这三家企业酱油品类的总营收为135.42亿元,但今年却下滑0.9亿元至134.52亿元。
虽然加加食品未单独在第三季度披露具体品类的收入情况,但根据加加食品前三季度整体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态势,再结合其半年报中酱油品类同比下滑7.49%的态势来看,占到“酱油第一股”半壁江山的酱油品类在前三季度的表现应该仍然处于下滑态势。
而加加食品在2020年丢掉已上市企业酱油品类季军宝座之后,被对手逐渐将差距拉开。
02
跌去的市场份额被谁瓜分掉了?
从前三季度的表现来看,海天味业和加加食品在前三季度跌去的市场份额并未被另外两家上市企业“补齐”,换而言之,瓜分掉他们市场份额的不止是中炬高新(美味鲜)和千禾味业,即便是千禾味业增长了58.73%。所以,跌去的市场份额被谁瓜分掉了呢?
1、“内外”夹击的现状
酱油作为市场渗透率最高的细分品类,竞争早已趋于白热化。虽然在整体市场竞争中,依旧以品牌竞争态势为主,但调味品的区域属性并未被革除。因此,瓜分掉巨头的主要力量就是一些非上市企业。
其中,除了李锦记,山东欣和等规模较大的企业,还包括味事达、东古、淘大、太太乐、巧媳妇、珠江桥等诸多品牌。
据矛石了解,李锦记今年保持了良好的业绩增速,尤其是在薄盐酱油领域。而像欣和、巧媳妇等品牌,虽然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但依旧保持了增长。此外,像东古、珠江桥等企业,一直都是典型的“闷声发财”做派,逐渐取代一些区域小品牌的市场地位。
而在外资品牌中,除了来势汹汹的太太乐,味事达自2010年被卡夫亨氏收购后,就一直是后者在华的核心业务。旗下味极鲜已经在国内市场畅销了40年,并且味事达还对旗下多款产品焕新升级,推出零添加系列(生抽、料酒)、薄盐系列(味极鲜、纯味鲜、生抽)、有机系列(黑豆酱油、醇酿酱油)、黑豆系列等细分单品。
而这种“内外”夹击的现状还将在国内酱油市场一直持续。
2、“蒸发”掉的价值
群雄涿鹿,难免陷入“内卷”,在今年的酱油市场尤为明显。
众所周知,今年酱油最热门的品类就是“零添加”,而最“卷”的也是。当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在终端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伤及无辜和趁机捡漏的也就同时出现了。
由于各家企业并未披露前三季度酱油的具体销量,因此各家企业的产品吨价也就不得而知,但结合此前原料价格走势等因素,对于上述三家上市企业而言,除了销量是否有下滑还是未知数,但出货吨价大概率有所降低。
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超市以前动则十几元的酱油,现在可以十元以内拿下。
换而言之,虽然巨头们酱油品类整体营收在下滑,不排除是因为过度内卷导致产品价格下滑所致。
3、“功能”弱化的酱油
过去,各类调味品的功能性比较单一,但随着复调兴起,基础调味料的功能性正在被削弱甚至取代。对于酱油品类而言,虽然被取代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被复调蚕食掉一部分份额意识不可避免。
酱油虽然从单一品类延伸出了生抽、老抽等更多细分品类,但其主要的提鲜、上色、增香等功能正在被其他调味品所取代。尤其是越来越多“一料成菜”甚至预制菜品类在家庭端的渗透,让越来越多“厨房小白”和“精致宅”人群开始抛弃基础调味料。
如此一来,酱油等基础调味料品类,无疑都将面临这一局面。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