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我们步入什么新时代,消费降级?
来源:阿Ken看零售(ID:kennethretail)
按:本文章只是个人对于麦肯锡报告的解读,立场并不代表麦肯锡以及任何团体
(英文)https://www.mckinsey.com/cn/our-insights/our-insights/china-consumption-start-of-a-new-era‘https://www.mckinsey.com.cn/%e4%b8%ad%e5%9b%bd%e6%b6%88%e8%b4%b9-%e6%ad%a5%e5%85%a5%e6%96%b0%e6%97%b6%e4%bb%a3/中国消费步入新时代
作为一个“标题党”,我对比了麦肯锡过去两年关于中国消费观察的标题 (2023.12.1 截屏)
2021年初提出复苏的机会
2021 中下旬提出新的趋势可以塑造中国消费增长 (2021 是外国受Delta 影响最大的时候)
2022 年底说明中国继续韧性
2023年,疫情基本结束时期,麦肯锡评论为乐观谨慎
2023年11月,看过双11的报告,内容的态度还是以乐观谨慎看待中国,但多了一句话为步入新时代。(Start of a new era)
我在想?我们步入什么新时代,消费降级?
中国消费市场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the era of double-digit growth in China’s retail sector is over
01为什么谨慎?
文章对于谨慎的评价是因为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低位徘徊。而麦肯锡认为消费者信心与这三个因素息息相关:
① 住宅交易 (曾经的财富支柱)② 出口下滑③ 地缘政治紧张
这次报告发布于11月下旬,以全球最大的购物节(双11)的新观察修正之前给的方向标。
整体GMV(商品交易金额)仅小幅增长2%
家电、美容及个人护理首次出现显著下降
品牌平均售价下滑(可能是价格更低的平台或者小包装)
这些趋势其实与麦肯锡一路观察2023的消费趋势方向一致。报告总结由于消费者信心指数还是较低,可能复苏会慢于预期。
02为什么乐观?
同样接着双11的风向指标:
双11的GMV达到惊人的1.1万亿RMB,这已经超过了不少经济体整年消费额
整体虽然增长缓慢,但还是有新的赛道带来新的机遇,如文中提出直播电商大幅增长~20%,贡献了总GMV的20%
麦肯锡观察是高端品牌表现持续良好(尽管均价有所下滑),这也是接着上一期的观察提到:精明购物依然存在,但消费者不一定会转向更便宜的品牌,而是通过不同的平台、促销活动或调整购买的数量以及包装的大小。
第二个乐观指标是本报告一直有追踪航空旅游的数据,这季的数据比上季度有明显的增长,唯独国际旅游只有一半的水平,主要归因于签证限制和高昂的机票价格。
03乐观与谨慎“导致”在”不断拉大的业绩差距“?
麦肯锡分析了80家来自中国大陆的领先上市消费品企业,大多为本土公司,也有包括跨国公司(可以剥离中国业务表现)。通过分析,麦肯锡发现这些公司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有不少已经在双位数增长,也有不少还在大幅度下降。
我个人的解读是:
中国再不是普涨的年代,再不是organic growth 的年代(十年前,品牌只要能进来中国,正常运营,基本就可以收割几波增长)。以往成功的小伎俩可能已经不再凑效,我们需要更关注消费者,更以产品为王的态度赢得市场。请记得潮水以退,大家都看着你裸泳。
04中长期的机会是?
早在2022年底,麦肯锡已经有【韧性时代】给了2023年的5大趋势。细节还非常多,值得大家在细读:2023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
A time of resilience ( 韧性时代)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我个人认为麦肯锡继续延续这5个要点,只是在中期修正了本土品牌“并没有在进一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甚至说洋品牌有所回暖,参考上回的分享:
我的解读是:我们都知道本土品牌有很多优势,但传统的洋品牌有一些底层逻辑也不是“吃醋”的。盒马能跑赢很多传统大卖场,因为这种“租赁”的KA模式已经老化了;但如果面对会员折扣店,Aldi,Costco,Sam's Club 也是有很多学习的闪光点。
我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性的“产品为王"。消费者只是在理性选择
能用低的价格
更方便的方法
更能满足我的需求的品牌
至于第三点的消费降级,各个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我比较相信中国会部分迈入日本的消费趋势,就是我早前提到类似优衣库、大创、堂吉诃德等品牌。当然,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长期的城镇化还是在说消费者在升值。这个也是大家最近茶余饭后很喜欢吵,拼多多的增长是因为"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以及查理芒格看漏眼了阿里,说阿里其实还是一个god-damn retailer。但这句话解读也是可以用不同的角度。Costco 其实就是芒格眼中典型的god-damn retailer,Costco 一直说自己是:
We're in a volume business, not a margin business. Costco 典型就是用降本的方法 → 降价 → 以低价刺激销售,最后以量取胜。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